莫斯科公國成立於 12 世紀,能夠擺脫蒙古人 200 多年的統治(13-15 世紀),並逐漸征服和吸收周圍的公國。17 世紀初,新的羅曼諾夫王朝延續了這一跨越西伯利亞到太平洋的擴張政策。在彼得一世(1682-1725 年在位)統治下,霸權擴展到波羅的海,該國更名為俄羅斯帝國。
在 19 世紀,在歐洲和亞洲進行了更多的領土收購。1904-05 年日俄戰爭的失敗促成了 1905 年的革命,導致了議會的形成和其他改革。俄羅斯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屢屢慘敗,導致俄羅斯主要城市發生大範圍騷亂,並於 1917 年推翻了皇室。弗拉基米爾·列寧 (Vladimir Lenin) 領導下的共產黨人很快奪取了政權並成立了蘇聯。約瑟夫·斯大林 (Josif Stalin)(1928-53 年)的殘酷統治以數千萬生命為代價,加強了共產主義統治和俄羅斯在蘇聯的統治地位。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蘇聯經濟和社會停滯不前,直到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1985-91 年)引入 glasnost(開放)和改革(重組)以試圖實現共產主義現代化,但他的舉措無意中釋放了力量,到 1991 年 12 月,蘇聯分裂了加入俄羅斯和其他 14 個獨立共和國。
從那時起,俄羅斯已將其後蘇聯民主野心轉向中央集權的半威權國家,其合法性部分得到精心管理的全國選舉、前總統普京的真正受歡迎以及對俄羅斯意外能源財富的審慎管理的支持。 . 儘管整個北高加索地區仍然發生暴力事件,但俄羅斯已經嚴重打擊了車臣反叛運動。
國旗:
三個相等的白色(頂部)、藍色和紅色水平帶。顏色可能基於荷蘭國旗的顏色。儘管有許多流行的解釋,但俄羅斯國旗的顏色沒有官方含義。
地理
俄羅斯位於亞洲北部;然而,烏拉爾以西的地區被認為是歐洲的一部分。該國毗鄰北冰洋,位於歐洲和北太平洋之間。就面積而言,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相對於世界主要海道而言,它的位置不利。此外,該國大部分地區缺乏合適的土壤和氣候,因為它通常對農業而言要么太冷要么太乾燥。
地理坐標:60 00 N, 100 00 E
總面積:17,098,242 平方公里
土地面積:16,377,742 平方公里
水域面積:72.05萬平方公里
邊境國家:阿塞拜疆284公里,白俄羅斯959公里,中國(東南)3605公里,中國(南)40公里,愛沙尼亞290公里,芬蘭1313公里,格魯吉亞723公里,哈薩克斯坦6846公里,朝鮮17.5公里,拉脫維亞292公里立陶宛(加里寧格勒州)227 公里,蒙古 3,441 公里,挪威 196 公里,波蘭(加里寧格勒州)432 公里,烏克蘭 1,576 公里
海岸線:37, 653 公里
海事主張:領海 12 海裡;連續區 24 nm;專屬經濟區 200 海裡
氣候:範圍從南部的草原到俄羅斯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潮濕大陸;西伯利亞的亞北極到極北的苔原氣候;冬天從黑海沿岸涼爽到西伯利亞寒冷;夏季從大草原的溫暖到北極沿岸的涼爽
地形:烏拉爾以西有低山的廣闊平原;西伯利亞廣闊的針葉林和苔原;南部邊境地區的高地和山脈
最低點:里海-28 m
最高點:Gora El’brus 5,633m
自然資源:廣泛的自然資源基礎,包括主要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許多戰略礦產、木材
注:氣候、地形和距離的巨大障礙阻礙了自然資源的開發
土地利用:耕地 7.17%,永久性作物 0.11%,其他 92.72%(2005 年)
灌溉土地:46,000 平方公里(2003 年)
可再生水資源總量:4,498 立方米(1997 年)
淡水抽取量(家庭/工業/農業):總計:76.68 公里/年(19%、63%、18%);人均 535 立方米/年 (2000)
自然災害: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的永久凍土是發展的主要障礙;千島群島的火山活動;堪察加半島的火山和地震;整個西伯利亞和俄羅斯歐洲部分地區的春季洪水和夏季/秋季森林火災。
環境問題:重工業空氣污染、燃煤電廠排放、大城市交通;內陸水道和海岸的工業、市政和農業污染;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不當使用農藥造成土壤污染;有時存在嚴重放射性污染的分散區域;有毒廢物對地下水的污染;城市固體廢物管理;廢棄農藥庫存
環境協定:締約方: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氮氧化物、空氣污染-硫磺85、南極-環境議定書、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南極海豹、南極條約、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京都議定書、荒漠化, 瀕危物種, 環境改造, 危險廢物, 海洋法, 海洋傾倒, 臭氧層保護, 船舶污染, 熱帶木材 83, 濕地, 捕鯨 已簽署但未批准:空氣污染-硫 94。